她以“像某人”为武器作为人身攻击的武器来骂我 本来如果是纯粹“像某人”的观察 我是不觉得有什么异常 毕竟我早就觉得家族遗传和教养影响嘛每个人都有 但是这次回来之后第一晚她跟我诉苦的时候就提起过差点闹离婚的trigger就是她被说“像某人”她一下子伤心了觉得受不了这委屈 那怎么她用她觉得可以伤人的武器来伤害别人就是可以的了呢?这就是有同理心的能力但将它武器化
记在这里 回国意味着每天吃不饱饭&不能带东西回来&好几天不能洗澡
看有人心疼俄爹的样子,算是理解一些人看粉圈厂妹心疼流量偶像的感觉
复习的时候来了抑郁情绪 好迷惑 难不成是快来月经了
竟然为这对emo了,lh是真左派。然后去看了搞笑剪辑,笑了出来,但突然意识到里面的片段是苹果,如果苹果没有消失的话本应好好地待在我收藏列表里面的,又emo了。
想起曾经嗑过的立法会cp,一时兴起去搜了下视频,看到个14年片段,议案是捍卫编辑采访独立自主,我又伤感了
我看此地没人敢改编翻唱《不一样又怎样》吧。这首歌因着歌手的关系影响力很大,但其实几乎同时期有一首《蓝田金婚》,侧写热望但也清冽凌厉,几乎剑指基督教保守思维禁锢(更符合香港文化背景)。另一首能够比肩的是《光天化日》。说林夕同志歌写的少的人都怎么回事?
专业态度是一点也 比不上那啥魅影
发现一个规律,中国人好感普京,会写普京梦女/梦男文和抹布普京文,俄国人好感普京,会写普京攻,还有各种泽连斯基受的文(攻不只普京),俄国人写不写梦女/梦男文我就不知道了。(我最近这是都看了些啥啊
I just know it’s my much missed LA
Venice Beach, CA. My Instagram.
港台这几年都出现了抵抗大陆流行语入侵的风气,林夕专栏也谈到过,认为没有必要。我个人觉得要做到语言完全不互相影响难度太高,但有时看到一些流传过去的流行语被滥用,我会惋惜它们作为一种捷径可能替代了原本更多样更真诚更本土的表达,或许不太科学但我确实觉得这是一种语言退化
为什么所谓“洁癖”的人可以这么恶心 就像那篇“共用毛巾”的文 评论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我家就这样啊
给翻看旧帖的自己:千万不要再回国。记得这次回国回家的遭遇有多难受。身体+精神+work受到多少影响。
所以我觉得或许有___相关的基因,这对我来说可能也是一件幸事。但我确实会欣赏和崇拜一些与他人有很深情感链结的人。
I loved him at first sight. I have learned to love him more. I will love him until I die. I wish in next life I could still be in the same world which has his soul.
335 posts